
博士后工作站
济钢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基本情况
山东济钢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钢铁济钢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经国家人事部批准(人发[2001]121号),于2001年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招收博士后13人。2008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称号。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济钢位于山东省省会——泉城济南东部产业带。
二、良好的社会声誉
济钢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高校毕业生重点保障单位、全国质量管理奖等100多个称号。济钢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和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的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国家环境友好企业。
三、卓越的管理绩效
多次被评为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奖。坚持管理与国际接轨,提升企业综合素质。从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高度出发,引入建立、深入推进卓越绩效模式,加快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提升企业综合素质。大力实施精准管理,探索“六西格玛+标准化”过程精准管理方法,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精品车间、标杆车间等管理提升活动,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四、完善的人才政策
坚持人力资源开发是一切开发的前提和首要条件,奉行“让合适的人干适合的事”的人才观,实行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操作技能人才三线开发机制,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三线“1+X”激励机制。对专业技术人才实行岗位管理,按岗取酬,并设立首席工程师。不断深化职称改革,构建创效工程师、项目工程师和操作工程师多元化聘任机制。实行技术创新奖为核心的五个层次的表彰奖励模式,2003年以来实行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已有22人获奖,最高奖励50万元。实施关键领域优秀中青年专家培养工程,致力于核心技术团队建设。
五、强盛的发展实力
在钢铁行业去产能的大背景下,山东省政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国家去产能政策,2017年7月8日济钢在济南的钢铁产线实现了安全停产,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新济钢正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产城融合”为主线,坚持传统产业改造与新兴产业培育“双引擎”、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双调整”、政策和项目“双支撑”、短期攻坚与长期培育“双着力”,“多元培育、逐步聚焦”,利用三年左右的窗口期,培育形成“四新”产业、环保产业、现代物流产业、联合钢铁产业、文创城服产业“五大板块”,实现腾笼换鸟、老树筑新巢,初步完成“二次创业,重塑济钢”的目标,成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示范点,济南市产城人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区和山钢集团新旧动能转换的典范。
六、工作条件
设立山东省工业领域首批“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岗位和济南市“泉城学者”岗位。
为博士后及时足额拔付日常经费和科研经费。博士后科研项目单独立项,纳入济钢年度科技进步计划进行管理,科研经费专款专用,根据课题进展情况和课题组经费使用意见随时划拔使用。为进站博士后提供优越的工作和科研条件。
七、生活条件
工作条件、实际待遇等条件以双方协议和济钢管理规定确定。
联系方式:山东省济南市工业北路21号
济钢人力资源处 (250101)
联系电话:(0531)88857317
E-mail:[email protected]
备注:博士后研究课题可根据个人特长和公司需要协商确定。应聘人员请准备好个人简历、主要科研经历、主要荣誉等相关材料电子版发招聘邮箱。
